g0v.social 為許多獨立的 Mastodon 伺服器之一,您能透過該伺服器參與聯邦宇宙。
去中心化社群架設的去中心化社群網站。宇宙小酒館。請遵守社群守則 https://g0v.social/about/more Our mantra: https://devpoga.org/blog/2023-01-22_mantra_g0v_social/

管理者:

伺服器統計:

822
活躍使用者


德國與法國作爲歐盟兩大國,從立陶宛到烏克蘭,都只是用嘴來捍衛價值觀,軟弱綏靖地面對專制政權,爲了經濟利益繼續妥協,將來勢必付出多倍的代價。

"Of course, if Europe does not stand up to Russia in Ukraine, a clear message will be delivered to China on the question of strategic ambiguity over Taiwan. It will signal that the West does not have the strength – or the will – to defend smaller liberal democracies and that, if you push hard enough, the West will capitulate."

lowyinstitute.org/the-interpre

www.lowyinstitute.orgEurope can’t pass the buck on Ukraine | Lowy InstituteRussia is pursuing an aggressive strategy of incrementalism and it carries dangers for Australia’s region, too.


這是著有Gulag和Red Famine的作者,Anne Applebaum沉甸甸的文章。
現在,全世界都會看美國英國和歐盟將如何反應。
歷史一再表明,軟弱與綏靖只會招來極權專制更加肆無忌憚的擴張與吞噬。
言行一致的超強硬回擊才是糾正之前多年來折衷妥協錯誤策略的解藥。
這則解藥必定是會苦口傷及自己的,但可以避免未來更大的痛苦和災難。

“In the meantime, despite everything that was said, everything that was promised, and everything that was discussed, Ukraine will fight alone.“

theatlantic.com/ideas/archive/

The Atlantic · There Are No Chamberlains in This Story來自 Anne Applebaum


SWIFT來了,雖然是打折扣的。但可以看出,
有許多許多人都在各盡所能地努力着。
上一次那麼多歐洲人齊心協力爲了同一目標而奮鬥還是二戰的時候。
Fighting, Ukraine🇺🇦!

apnews.com/article/russia-ukra

AP News · West unleashes SWIFT bans, more crushing penalties on Russia來自 Raf Casert


和身處烏克蘭第一線的議員戰士連線令人難忘,
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們需要幫助的迫切。

兩個著名的歷史學者,Timothy Snyder和Yuval Noah Harari,
讓人尊敬喜歡的原因不僅是因爲他們在文字學術上的傑出貢獻,
更重要的是他們也關心當下世界需要直面的危險和困難,
並且身體力行地呼籲民衆要去行動。

去捐助物資,去幫助難民,去街上遊行,去網上發聲!
用行動去支持幫助烏克蘭🇺🇦 ,哪怕只是一點點!

youtube.com/watch?v=wCjBki16zl


一些著名作家呼籲要通過一切可能的交流方式向俄羅斯民衆傳遞真實的訊息,
包括了用俄語寫作的諾貝爾獎得主Svetlana Alexievich。

把文中的俄羅斯換成中國,也同樣超合適。
不同的是,中國即使还有這樣的作家和知識分子,也幾乎沒有空間說話了。

"Today the Russian language is being used by the Russian state to ignite hatred and justify the shameful war against Ukraine. In Russian, the official media keep repeating endless lies that are creating a smoke screen around this aggression."

"Russian people have been fed lies for many years."

theguardian.com/world/2022/mar

The Guardian · Eminent writers urge Russian speakers to tell truth of war in Ukraine來自 Harriet Sherwood


Winter on Fire,凛冬烈火,
完整版被Netflix放上Youtube了。
重看依然很震撼,
好想這一次也能看到影片最後,
烏克蘭人載歌載舞,歡聲笑語的模樣,
小女孩在媽媽的懷抱裏說,

Slava Ukraini!

youtube.com/watch?v=yzNxLzFfR5



在俄烏戰爭快滿1年的時候,Biden祕密訪問基輔。
這對於烏克蘭來說應該是意外的驚喜。

上次記得應該是母親節時,
Biden夫人也是祕密地和烏克蘭第一夫人在邊境小城會面。
但那次因爲是在波蘭烏克蘭邊境,只要安全地開車過去就行。

這次是在基輔,離歐盟國家邊境都很遠。
不知道是通過什麼方式過去的,NYT說是乘坐火車。
NPR報道說和Biden隨行的只有3個官員,一個記者,和一個攝影師。
另外已經在烏克蘭的記者們是在Biden到達後加入的。

現在新聞已經出來了。
那麼說明Biden應該已經安全地離開烏克蘭了。

我覺得,總統2年,Biden政府在外交事務上的表現到目前爲止是相當不錯的。
很多人低估了這屆美國政府團隊在國際關係和地緣政治方面的實力。
儘可能地團結民主自由陣營,一邊對抗俄羅斯,另一邊遏制中國,用行動來展現態度,而不只是用嘴說。
很多年後,人們回顧歷史,也許會覺得Biden政府對世界局勢的影響力是深遠的。

npr.org/2023/02/20/1158254815/

nytimes.com/2023/02/20/us/poli



俄烏戰爭一週年了。
一邊,中國外交部發了一篇很有中國特色的假大空的立場聲明。
另一邊,從美國,歐盟,到不止一個媒體放出的信息,
都警告中國不要提供殺傷性武器給俄羅斯。
今天這篇德國Spiegel的報道連企業名字,具體武器都給說出來了。
想起去年年初,也是通過各種管道放出信息,警告俄羅斯不要發動戰爭。
後面俄羅斯是怎麼做的,發生了什麼,全世界都知道了。
這次又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了,只不過這次輪到中國了。

spiegel.de/international/world

DER SPIEGEL · The War in Ukraine: China Reportedly Negotiating with Russia To Supply Kamikaze Drones來自 DER SPIEGEL
loaf





俄烏戰爭兩週年。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看,年底美國大選才是今年最重要的大選。
美國大選是國內議題爲主,國際議題很少成爲選民關注的焦點。
即使是二戰時,歐洲戰場都烽火連天了,
很多美國人都不覺得和自己有關,認爲那是歐洲人的事情。
更不用說現在的俄烏戰爭只是局部戰爭。

如果Trump再次當選,很顯然,最有利俄羅斯,最不利烏克蘭。
如果未來美國不能像這兩年主導,接下來就看歐盟如何應對。
法國,兩年前的Macron還在想着和Putin談判。
德國,和中國的經貿關係依然非常緊密。
所以指望德法非常強硬是不現實的,這兩國是典型的歐洲歲月靜好派。
對自己國家的民生和經濟很重視,但在國際議題上就比較軟弱。
只有像波羅的海三國和波蘭這樣,
因爲歷史上與專制極權的關係,有刻骨銘心沉重記憶的國家,
才是對俄羅斯的真正強硬派。

所以如果Trump再次當選,
對於烏克蘭來說,不論戰爭是繼續還是停止,
最重要的,就是堅持下去,不要放棄。

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



俄烏戰爭兩週年之際的巴黎會議,
歐洲開始爲美國大選後的不確定性做準備。

需要引起重視的不樂觀訊息有,
烏克蘭仍然缺少彈藥武器,因爲歐盟許諾給的還沒全部給到。
獲得的資金只有30%來自歐洲,如果美國資金斷流,歐盟是否能補上是個問號。

歐盟是否出兵烏克蘭,不出意料的沒有達成一致。
包括德國,剛加入北約的瑞典,和其他多國都不贊成。
Macron沒有說法國的立場,可能是要滿足特定條件才會考慮出兵。
連武器彈藥都跟不上,不排除出兵的說法只是在表現一種姿態。

這時就看到極權專制國家的優勢所在。
俄羅斯可以不顧國內民意,把人強行送上戰場。
北韓可以不在乎民衆饑荒,繼續製造武器交給俄羅斯。
在高度重視人權和民生的歐盟,連討論出兵都算是個大膽的成就了。

20世紀的歷史告訴我們,對於民主自由陣營來說,
不是美國一定要成爲領導者,而是美國不得不成爲領導者。

theguardian.com/world/2024/feb

theguardian.com/world/2024/feb

The Guardian · Macron refuses to rule out putting troops on ground in Ukraine in call to galvanise Europe來自 Patrick Wintour




中國,俄羅斯,北韓,伊朗。
即使沒有三國,或四國結盟,很多年以後,
歷史還是會當作是新的極權軸心,威權軸心。

歷史是面鏡子。
幾十年前,是中國和北韓領袖恭敬地跑去蘇聯。
現在,則是俄國領袖不得不求助於中國和北韓。

看起來俄烏戰爭出現了一個意料之外的受益者,北韓。
俄羅斯與北韓締結了共同防禦條款。
其實俄羅斯是不用太擔心會有被入侵的風險。
但北韓的處境就很不一樣,
現在把俄羅斯和自己也捆綁在一起,金三胖這回合賺很大。

中國,俄羅斯,北韓,
三國之間的兩兩關係和歷史淵源,本來就很複雜微妙。
還是要靜觀其變,繼續耐心地關注後續事態變化。

cna.com.tw/news/aopl/202406190

theguardian.com/world/article/

theguardian.com/world/article/

中央通訊社 Central News Agency · 蒲亭金正恩簽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條約 含共同防禦條款來自 中央通訊社 Central News Agency




"We are clearly defining China's responsibility when it comes to enabling Russia's war," Jens Stoltenberg said.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上看,這個世界上有一些很tricky的國家。
比如,歐盟的匈牙利,北約的土耳其,亞洲的印度。

印度總理在北約會議期間造訪俄羅斯。
數小時前俄羅斯剛剛炸毀了基輔的一座兒童醫院。

匈牙利總統先去烏克蘭,再去俄羅斯,再到中國。
你說他是在喬什麼事情,幫誰喬事情。
匈牙利外交部長公開表示不支持北約成爲反中集團。

土耳其總統表示擔心北約和俄羅斯的直接衝突。
他好像忘了,二戰以後,75年前,
北約就是爲了應對以蘇聯爲首的共產集團威脅而成立的。

theguardian.com/world/article/

theguardian.com/world/live/202

bbc.com/news/articles/c29d0357

bbc.com/news/articles/cpd91pe5

The Guardian · China a ‘decisive enabler’ of Russia’s war in Ukraine, says Nato來自 Amy Hawkins




非常不開心。

Trump是和普大帝,金三胖,習特勒都握過手,
還覺得他們都會給他尊重的人,
全世界你是在期望什麼。

Trump的支持者裏有一些是極端的右翼川粉們。
極右翼喜歡鼓吹自由,極左翼喜歡宣傳平等。
極右翼和極左翼本質是一丘之貉的極權專制。
他們想要的都是絕對的權力與控制,
是只有自己能爲所欲爲的自由,
是我能你不能的人上人的特權。
這是民主,自由和憲政的巨大威脅。

憑什麼美國女性的基本權利要倒退,
憑什麼爲烏克蘭奮戰的努力要付之東流,
憑什麼要讓邪惡的獨裁者們得意揚揚,
憑什麼被判有罪,充滿歧視,煽動川粉衝國會的還能選上總統。

Trump's America is not your America.

theguardian.com/us-news/2024/n

The Guardian · Donald Trump elected US president in stunning political resurrection來自 David Smith



最近俄烏戰場都是不好的消息。
烏克蘭彈藥短缺持續很久了,人員也不夠了,
否則美國不會公開建議徵兵放低到18歲。

Zelensky也開始說一廂情願的話了。
北約,歐盟都不會把一個戰爭中的國家納入成員。
而且即使戰爭有一天結束,
加入歐盟或是北約的路程都會非常漫長。

極權專制國家在經濟發展上有低人權優勢。
在戰爭時,這種優勢就更加明顯。
北韓可以不顧國內吃不飽,也要製造彈藥武器。
俄國即使被經濟制裁,彈藥人員不足,
但還可以讓中國北韓伊朗給它源源不斷輸血。

這些國家的統治者都不會在意百姓死活的,
普通人只是耗材,人礦,韭菜,
能利用的時候就利用,不能用時就當垃圾不用去理。

民主自由國家連給武器都要糾結討論很久,
送去的武器還要被限制使用範圍。
Biden政府做決策時也步步爲營,
生怕北約或美國直接和俄國發生衝突,導致三戰,
還要擔心俄國可能使用核武器。

現在擴大武器使用範圍,加大制裁力度都已經晚了。
明年如果開始談判,烏克蘭會處於不利的處境。

bbc.com/news/articles/cn8g8ylv

President of Ukraine Volodymyr Zelensky holds a press conference after attending the European Council summit in Brussels in October
www.bbc.comUkraine war: Zelensky says Nato membership could end 'hot phase'But Zelensky points out no-one has yet made such an offer and whether Nato would consider a move is doubtful.


這是一個父親,家人的決定。

作爲美國總統,這個決定你怎麼批評都可以。
但我現在只想放下龐大的敘事,國家責任,憲政體制等等,
看看作爲一個家人的Biden的處境。

妻子Neilia和女兒Naomi的過世是Biden心中永遠的傷痛。
他的參議員宣誓就職是在醫院完成的,
因爲這樣可以和他的孩子們在一起。
後來,他的另一個兒子Beau也過世了。
只剩下了Hunter這個兒子。
偏偏這個兒子又讓人不放心,做些不該做的事。
政治對手自然會拿此來做文章。
他的兒子變成了他的軟肋。

Biden做了幾十年政治工作,最後到總統,再到退選。
應該算是盡心盡力了。
他現在是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要退休了。
他不想自己最後的晚年,牽掛的親人還在坐牢。
最後他想自私一下。

他做了這個決定,對他的總統生涯是減分。
但他還是不想和自己的內心過不去,讓自己遺憾終身。

因爲他知道,最後會陪在他身邊的,還是家人們。
最後的晚年時光,他想和他的家人們在一起。

bbc.com/news/articles/cjwl3ven

youtube.com/watch?v=NhJKJ7gFlw

Biden speaking at a lectern
www.bbc.comUS President Biden hopes Americans will understand son's pardonBiden says his son Hunter was "unfairly" prosecuted over tax and gun possession - but earlier he had ruled out a pardon.


相信很多南韓年長者超過40年的記憶都重新浮現了。

當讀到,南韓總統的那些用詞的時候,
親北韓,北韓同情者,反國家勢力。
我想,我是在看韓劇呢還是電影呢。
怎麼南韓有個總統還在用這種話術騙人呢。

北韓人餓着肚子偷看韓劇都要抓起來呢。
如果是同情北韓人的南韓人,也是有同理心的人呢。

在民主憲政秩序框架下,
要用合法合理的政治策略去做事。
尹錫悅不滿在野黨,國會票數又差很多,
有本事就下次把選票爭取過來啊。

最後竟然是用戒嚴這種開歷史倒車的手段。
想用武力清除異己是嗎。
這次即使彈劾不成,下次執政黨也選不上了。

所以尹錫悅到底是蠢還是壞,還是又蠢又壞呢。

bbc.com/news/articles/c5y7jxe8

bbc.com/news/articles/c8rjd064

news.pts.org.tw/article/727228

news.pts.org.tw/article/727230

South Korean President Yoon Suk Yeol delivers a speech to declare martial law in Seoul, South Korea, December 3, 2024.
www.bbc.comThe South Korean president's martial law gamble backfired: What was he thinking?Yoon's shock move was a bid to get the kind of grip on power that has eluded him since he was elected.


尹錫悅已經是孤家寡人了。
官員辭職,軍隊指揮官拒絕再次戒嚴,
情報部門人員把他的逮捕計劃透露給媒體。

原來尹錫悅想通過戒嚴,
不僅要抓在野黨領袖,連自己黨的黨魁也要抓。
這就是想把反對自己的人都一起清除掉。
這就是想搞專制統治嘛。

尹錫悅如果還想繼續鋌而走險的話,
等待他的可能就不只是彈劾停職了,
土城在向他招手。

cna.com.tw/news/aopl/202412060

bbc.com/news/articles/cy8y7ggm

中央通訊社 Central News Agency · 韓媒揭尹錫悅戒嚴當晚下令抓遍政要 朝野黨魁、國會議長在列來自 中央通訊社 Central News Agency


尹錫悅彈劾案沒有通過。
但還是要向3名投票的國民力量黨議員,
安哲秀,金睿智和金相旭,表達尊敬。

相信一些國民力量黨議員也不喜歡尹錫悅,
但是出於政黨和個人利益的羈絆,也很難去投票。
所以更加折射出上述這3名議員的了不起。

今天許多南韓人又上街了,就像過去一樣。
BBC昨天今天都有南韓的文字直播,做的很好。
現在BBC的首頁是一個在議場外的女生傷心的臉孔。

以1979雙十二政變爲原型創作的電影,首爾之春。
上映一個多月後觀影人次就突破千萬。
上週還剛剛拿到青龍獎的最佳電影和最佳男主角。
這周尹錫悅就突然實施戒嚴,
破壞民主憲政的危險惡行又一次發生。
南韓人怎麼能夠容忍,真的是太過諷刺。

cna.com.tw/news/aopl/202412070

bbc.com/news/live/c205634nw13t

zh.wikipedia.org/wiki/%E9%A6%9

中央通訊社 Central News Agency · 尹錫悅彈劾案韓國會僅195人投票 未達門檻不通過來自 中央通訊社 Central News Agency


尹錫悅到底是有什麼毛病。
覺得自己沒錯就不用道歉嘛,繼續撐下去好了。

這個國民力量黨的黨魁也蠻奇怪的,
既想要尹錫悅下臺,又想要執政黨能繼續執政,怪怪的。

現在檢方也開始立案調查了,看起來很想抓人的樣子。

這週六彈劾再次投票。

bbc.com/news/articles/c4gp8p87

bbc.com/news/articles/ce3l0g37

cna.com.tw/news/aopl/202412120

cna.com.tw/news/aopl/202412080

South Korean President Yoon Suk Yeol
www.bbc.com'I will fight to the end': S Korea's Yoon defends martial law orderPresident Yoon Suk Yeol said that he declared martial law to protect the country's democracy.


尹錫悅彈劾案通過了。
今天重新聽了很多遍少女時代的Into the New World。

今天BBC文字直播說,
"Into the New World,
a song by K-pop group Girls' Generation,
is once again being blasted outside the National Assembly."

這首歌近些年多次在抗議現場被唱響,餘音繞梁。
這麼多年過去了,仍然有這麼多南韓年輕人唱這首出道歌曲。
抗議現場唱Kpop的歌曲,配合應援棒的光芒,已經是南韓特色了。

後面180天內看憲法法庭的結果。
如果維持彈劾結果,就重新選總統。

bbc.com/news/live/c1wq025v421t

news.pts.org.tw/article/728851

koreaherald.com/view.php?ud=20

zh.wikipedia.org/wiki/%E5%86%8

BBC NewsSouth Korea's president impeached by parliament after mass protests over short-lived martial lawThe vote marks a second attempt to impeach Yoon Suk Yeol over his botched attempt to declare martial l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