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v.social 為許多獨立的 Mastodon 伺服器之一,您能透過該伺服器參與聯邦宇宙。
去中心化社群架設的去中心化社群網站。宇宙小酒館。請遵守社群守則 https://g0v.social/about/more Our mantra: https://devpoga.org/blog/2023-01-22_mantra_g0v_social/

管理者:

伺服器統計:

822
活躍使用者

Allen Wang

Open Data Day Taiwan 2025 後記:活動資訊的 AI 觀察

雖然不太確定是不是已經有這樣的使用流程出現,但是已經有許多人將「詢問 的優先度」提高到比「使用 進行搜尋」或是「觀看社群訊息」更高了,我想應該也會有人會有一個流程是:透過某個 AI 問答工具來得到自己周邊的活動消息。既然如此,那就來看如果舉辦一個活動,我們常見的 AI 工具是否會收錄這些資訊。

在 3 月 9 日的 Open Data Day Taiwan 2025 活動籌備中,身為活動的籌備者,我在活動資訊公布後,就不斷地在觀察幾個 AI 工具的資料收錄情形,今天是 3 月 23 日做一個資料彙整,也提供給未來有想舉辦活動的人一些參考。

完整全文:matters.town/a/ick0yrjcfryg

先談談 Open Data Day Taiwan 2025 活動的資訊發布管道跟時程:
Open Data Day Taiwan 2025 的活動資訊主要公布在 Meta-wiki 以及公開的 Hackmd 頁面上面;活動公開報名資訊則是在 都有開設公開的報名頁面;活動資訊頁面則是在 上面設有公開的活動頁面,活動資訊主要則透過 (liker.social)、Facebook ,次要平台則是透過

此外,許多 Open Data Day Taiwan 2025 的主協辦單位也都有在 Facebook 、 以及 上張貼活動的訊息,不過也僅限於這幾個社群網站而已。在資訊轉貼時,我們也都盡可能使活動資訊內一定有連結,連回 Meta-wiki 以及 頁面,報名則主要導向 KKTIX 頁面。

活動在 3 月 9 日已經圓滿結束,活動當天主要以 Youtube 進行直播並且在 Facebook 、 Mastodon 上發布活動的部分片段。活動後則將活動紀錄,紀錄在 Hackmd 與 Meta-wiki 上面。同時,我們的合作夥伴也都在 Facebook、Instagram、Threads 等平台發布了活動的紀錄以及現實動態等內容。

今天是 3 月 23 日,紀錄幾個常見的 AI 工具對 Open Data Day Taiwan 2025 活動的回答(皆使用免費版本,且皆使用相同問句,在差不多的時間進行提問)。目前僅 尚未收錄完整的活動資訊,雖然途中可以透過對話讓他好像「收錄」了活動訊息,但目前仍尚未;推測是跟 Open Data Day Taiwan 2025 的活動資訊沒有發布在 X 上有關,目前 X 上面主動搜尋也沒有任何跟 Open Data Day Taiwan 2025 有關的貼文;但是若主動展開他所取用的資料來源卻會發現它其實有列出 Open Data Day Taiwan 2025 的活動資訊以及報名頁面,但是卻無法正確回答出相對應的活動資訊。

另外一個有趣的點,本次活動有八場專題演講,每一場講座都使用「同樣規格」的資料頁面建置,皆設有獨立 Hackmd 頁面以及 Meta-wiki 頁面做獨立的講座資料收錄,並皆收錄有每一位講者的照片記錄,但在 以及 上的回答都僅列出特定幾場講座,不太確定整個收錄的標準是什麼。

列出這些觀察,供未來大家如果希望想要舉辦活動的話可以參照,最近有「明顯」感受到許多人的使用流程轉向使用 AI 工具,倘若也開始有人(我想國外應該不少)僅使用 AI 工具尋找想參加的活動,那我們也要開始注意活動的上架能不能讓 AI 找到相對應的資料;即便不是以行銷的概念來看,若以「留下紀錄」的角度來說:活動都已經舉辦完將近 15 天,活動資訊仍無法被完整收錄,那如何在「AI 搜尋的情境下」有效地為一個活動留下紀錄,變成了一個大哉問。

目前我也還不確定資料收錄的標準跟流程,以活動來說目前 Google 搜尋的方式 KKTIX 與 Beclass 是常被採用的搜尋結果,但僅 Copilot 列出採用 Beclass 資訊,沒有任何平台列出採用 KKTIX 資訊亦沒有任何平台採用 Mastodon 資訊。

這並不是一個很嚴謹的觀察,這也不是一個很嚴謹的驗證方式,但從自身的角度來看正如同多數的使用者也不會「嚴謹的」使用 AI 問答工具,但很有可能會認為答案是「很嚴謹的」。若 AI 問答真的成為某些族群(我相信應該已經是現在進行式)查找活動的一個方式,那我們做為活動的籌備者,如何讓活動及時的被 AI 收錄並被使用者查找到就是一個新的需要納入的行動了。

完整原文:matters.town/a/ick0yrjcfryg

@Allenwang AI不會作為我查找活動的一個方式,自己無意願讓網路AI服務追蹤我的行蹤,Ollama本機離線運行AI收錄資料則多半截止於去年

@wikifox 是呀,不過 AI 也是可預見的資料抉擇方式;如果真的想傳遞出去的資料被在這邊被「過濾」掉了,那也是另外一種數位弱勢。

不過這兩題都是大哉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