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臺灣有人說,中國官員感覺上素質比臺灣好。
許多不懂中國的外國官員,普通人,和不明真相的中國人,
都會對中國官員和中共政治留有非常表面和膚淺的印象。
其實,兩面性在中國政治中比比皆是,
反而是近年的戰狼外交才是表裏如一的少数派,
也許是覺得現在大國崛起了,就沒必要再和洋人們客氣了。
近年來,看到太多人因爲天朝開倒車被打臉,被鐵拳砸,
其實倒車從89年以來就沒停過,只是近幾年又加速了。
中共也從來沒有變過,覺得會變好,只是因爲你真的不懂中國。
想要有不太錯誤的認知,就必須從毛時代開始。
不瞭解毛時代,就不可能理解當下的中國。
所以要閱讀經典,好讓自己減少錯判。
想到關於中共的經典著作,
就會想起高華老師的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
很多人應該都有這樣的閱讀體驗,
一本書讓你覺得爲什麼自己這麼晚才讀到,
讀得時候,醍醐灌頂,全身起雞皮疙瘩。
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
對我而言就是這樣的一本曠世神作,毋庸置疑的經典巨著。
0.1
書中前言:
"毛澤東常常扮演禮賢下士,虛懷若谷的明主角色,接人待物誠懇,得體,
從而贏得中共廣大黨員和國統區社會各界人士對他個人的普遍好感。
但在黨內高層,毛澤東放縱其剛愎自負,桀驁不馴的個性,
對昔日政敵睚眦必報,對黨內同僚峭刻嘲諷,
由於毛澤東隨時調換他的兩副面孔,致使外界對他長期缺乏深刻的瞭解。"
"毛澤東敢於突破中共歷史上的常規,其手法深沉老辣,
對其對手心境之揣摩和制敵謀略的運用,均達到出神入化,爐火純青的地步。
毛澤東的謀略既來之於他對中國古代政治術的熟練運用,
又源之於他對俄共格伯烏手段的深刻體會。"
"毛澤東在整風中運用他所創造的思想改造和審幹,肅反兩種手段,
沉重打擊了黨內存留的五四自由民主思想的影響和對蘇俄盲目崇拜的氣氛,
不僅完成了黨的全盤毛澤東化的基礎工程,
而且還建立起一整套烙有毛澤東鮮明個人印記的中共新傳統。"
"在延安和各根據地,毛澤東策動整肅全黨幹部的搶救運動,放任恐怖政治。
由毛澤東植入中共肌體的極左的審幹,策反政策,
經過整風運動,演化爲黨的性格的一部分,對1949年後的中國帶來長期不良的影響。"
0.2
寫個推薦心得,再摘錄幾句前言,
之後其他想推薦的,也照此做法。
現在讀書的人也少,
會去讀的終究會去讀,不會讀的終究不會讀。
重看了前兩章,
幾乎很少有累贅不必要的內容,大量的史實梳理,
將普羅大衆知之甚少的歷史非常嚴謹紮實地呈現出來。
這本書2019年香港中文大學還出版了英文譯本。
英文名叫How the Red Sun Rose。
1.1
書中前言:
"中國共產黨將一九四九年的勝利稱作解放。
然而,在中國,解放和革命的故事卻與和平、自由及正義無關,
而是充滿了精心策劃的恐怖和有組織的暴力。"
"共產黨還對中國人民許下了各種美好的承諾,
但又一次次違背了自己的承諾。"
"毛向農民許諾給予他們土地,
向少數民族許諾民族獨立,
向知識分子許諾自由,
向商人許諾保護私有財產,
向工人許諾提高生活條件。"
"所有這些承諾,一個都沒兌現。"
"毛主張要爭取多數,反對少數,各個擊破。
結果,反對者被他一個個消滅,許多人被毛利用卻毫無知覺,
而一旦敵人被消滅之後,他們自己可能就成了毛的下一個目標。"
"本書的主角就是受到這場巨大災難影響的普通人。
他們的故事大都被歷史所淹沒,
因為官方的宣傳報導中只充斥著大量領導人的談話,
找不到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1.2
書中作者原序:
"1958至1962年間,中國陷入了人間地獄。"
"饑荒,無法概括過激的集體化運動所導致的各種死亡情況。
本書顯示大躍進期間高壓,恐怖和制度性暴力無處不在。"
"不僅造成人類歷史上最慘重,規模最大的死亡,
還給農業,貿易,工業和交通帶來前所未有的破壞。"
"本書同樣記錄了跑步進入共產主義,
如何造成人類歷史上對財產的最大程度的破壞,
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任何一次轟炸。"
"本書並不侷限於論述饑荒本身,
詳細記下毛澤東如何在一個瀕臨崩潰的社會和政治制度上建立自己的威信。
隨着災難的展開,
毛澤東對批評自己的人殘酷打擊,以維護自己作爲中共領袖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若想真正瞭解共產中國,
必須將大躍進放在整個毛澤東統治時代的核心位置來考量。"
"羣衆發明了種種求生存的方法,
同時也延長了政權的壽命,從而成爲制度的一部分。
人們靠說謊求生存,在求生的驅使下,
個人創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維都必須被壓制,
終於形成了長期的封閉僵化。"
1.3
書中序:
"毛澤東和許多獨裁者一樣,
對自己的歷史定位有很多宏大理想,
同時也超乎尋常地惡毒,可以記仇多年。"
"他對人命損失毫無感覺,到了晚年,
他愈來愈熱衷於對付自己的同志和部屬,
讓他們遭受羣衆羞辱,酷刑折磨與徒刑。"
"所有獨裁者都活在政變的恐懼中,
總是不斷四面張望,舉目所及盡是政敵。"
"他始終掌控全局,享受着一場遊戲,
而遊戲規則總是任由他改寫。
他可以一夕之間反轉自己的裁決,
更加助長了因爲羣衆爭着向毛主席表示效忠而形成的暴力循環。"
"文革所到之處,留下的盡是破碎的生活與被毀滅的文化。
有更多人的人生被無止盡的告發,不實的認罪,批鬥會和迫害活動所毀滅。
人民互相敵對也傷害了彼此間的信任,人際關係亦變得難以預測。"
2.0
第35章
"納粹份子艾希曼是個工作勤奮的管理者。
從一九四二年開始,
他就負責運送歐洲猶太人到包括奧許維茨在內的波蘭集中營去。"
"在納粹德國,火車都準時行駛。
艾希曼跟他的同類確保了這一點。
他們很有效率,讓貨運車廂總是滿滿的。"
"鄂蘭見到的是一個非常不一樣的納粹份子。
艾希曼相當平凡,他選擇不去多想自己的所作所為。
但他並不是她預期看到的那種邪惡虐待狂。
他這種人太過普通,卻一樣危險:他是個不思考的人。"
"艾希曼似乎不是受到對猶太人的強烈恨意所驅策。
他完全沒有希特勒那樣的惡毒恨意。
就他看來,既然他沒有違反任何法律,
也從來沒有親自殺害任何人或直接要求別人替他動手,
他的行為就很合理。
他被教養成要遵循法律,也受到訓練要服從命令,
他周遭所有人都在做一樣的事。"
"他是一個系統的產物,
這個系統以某種方式阻止他批判自己的行為,
思考這些行為對真正活著的人所造成的後果。"
"鄂蘭用邪惡的平庸性一詞來形容她在艾希曼身上看到的東西。
她聲稱艾希曼的邪惡是平庸的,
那是一個官僚的邪惡、一個辦公室管理者的邪惡。"
3.0
卷二第一章
"雷震這個時候非常忙碌。
不過他仍然積極準備<<自由中國>>雜誌的出刊。
創刊號在十一月二十日順利出版。"
"首頁是由胡適執筆的<自由中國的宗旨>:
共產黨武力踏到的地方,立刻就罩下了一層十分嚴密的鐵幕。
在那鐵幕底下,報紙完全沒有新聞,言論完全失去自由。
這是古代專制帝王不敢行的最澈底的愚民政治。
我們的宗旨……第一要宣傳自由與民主的真實價值,
並且要督促政府……努力建立自由民主的社會。
第二,我們要支持並督促政府……抵抗極權政治。
我們最後的目標是要使整個中華民國成為自由的中國。"
"傅斯年的<自由與平等>批判
以平等為號召的共產主義,
其社會根本就沒有平等。"
"而殷海光的<思想自由與自由思想>則指出,
蘇俄共產黨不只限制思想自由,
更嚴重的是它控制了自由思想的能力,
讓人民接受其控制而不覺,
而中國共產黨則一步一趨地步其後塵。"
3.1
卷二第二章
"在雜誌刊出胡適的抗議信,
惹得蔣介石大怒的一個月之後,
第五卷第七期(一九五一年十月一日)的雜誌又刊出了社論
<言論自由的認識及其基本條件>。
這篇社論更是令蔣介石咬牙切齒:
言論自由是一種工具,
它可以用來造亂,也可以用來平亂。
如果造亂集團尚且能夠利用言論自由以達到不正當的目的,
我們為什麼不能藉言論自由以達到正當的目的呢?
他們將自由與放縱二者混為一談。
極權國家的首領大都是放縱的。
希特勒是現代的典型實例。他高興怎樣做就怎樣做。
沒有人能限制他。
民主國家的政治領導人物是自由的。
他們受到輿論和法律的限制,良心和道德的指責,
一舉一動都得合情合理。
凡誠意於實現民主政治者,
必須尊重並且培養言論自由。
有言論自由才有健全的輿論。
有健全的輿論才有健全的政治。
有健全的政治才能平服當前的大亂。"
心得評論:
把下文幾十年前殷海光話裏的
<臺灣>換成天朝<中國>,
完全沒有違和感,
放在21世紀的今天仍然十分準確。
3.2
卷二第四章
"後來殷海光在<<自由中國>>雜誌上所寫的兩篇社論
<政治的神經衰弱症>和<學術教育應獨立於政治>,
也提到了政治權力對文化和人心的殘害。
因為政治力量的滲透,
造成目前臺灣沒有一處
不癱瘓,麻木,疲憊,厭倦,徬徨,迷茫,
口是心非,人格分裂,裝腔作勢,敷衍應付。
十幾歲的人就得開始學習保留自己,掩飾自己,
應付環境,甚至應用謊言。
他們在人生的旅途的初程,就被鑄成雙重人格。
這筆戕賊國民品質的孽債,真不知哪年哪月才算得清楚!"
#讀書筆記
The Second World War, Ch3, by Antony Beevor
心得評論:
當看到're-education'這詞時,不由得感嘆,
老大哥不愧是老大哥,什麼事都走在前面樹立榜樣。
"Stalin, however, continued to take his revenge upon Poland.
On 5 March 1940, he and the Politburo approved Beria's plan to murder Polish officers and other potential leaders who had refused all attempts at Communist 're-education'.
This was part of Stalin's policy to destroy an independent Poland in the future."
心得評論:
這是出版於2015年的書,不是2022年。
如今看來,是提前警示世人的神作。
Kasparov is RIGHT.
4.1
Winter is Coming by Garry Kasparov, 2015
Introduction
"Like most dictators, Putin has good animal instincts when it comes to evaluating his rivals, and he knew he would face no real opposition from other world leaders...Dictators do not ask why before they take more power; they only ask why not."
4.2
Winter is Coming by Garry Kasparov, 2015
Introduction
"There is no reason to believe his announced vision of a 'Greater Russia' will end with Eastern Ukraine and many reasons to believe it will not. Dictators only stop when they are stopped, and appeasing Putin with Ukraine will only stoke his appetite for more conquests."
4.3
Winter is Coming by Garry Kasparov, 2015
Introduction
"There is no way to be sure exactly what will happen if the nations of the free world...confront Putin in Ukraine. What we can be sure of is that action will eventually be necessary and that it will require more resources, more sacrifices, and more lives lost for every day that goes by."
"But Putin has one thing Hitler never had: nuclear weapons. And he is not shy about reminding us of that fact."
4.4
Winter is Coming by Garry Kasparov, 2015
Introduction
"But evil does not die, just as history does not end. Like a weed, evil can be cut back but never entirely uprooted."
"The Berlin Wall and the Soviet Union are gone, but the enemies of freedom who built them are not."
#轉載與摘錄
#kasparov
#winteriscoming
4.5
這是2022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後,
Kasparov接受採訪,對談人是大名鼎鼎的作者Walter Isaacso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YhsloRid_c
這是2015年Kasparov介紹自己的書Winter is Co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