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v.social 為許多獨立的 Mastodon 伺服器之一,您能透過該伺服器參與聯邦宇宙。
去中心化社群架設的去中心化社群網站。宇宙小酒館。請遵守社群守則 https://g0v.social/about/more Our mantra: https://devpoga.org/blog/2023-01-22_mantra_g0v_social/

管理者:

伺服器統計:

825
活躍使用者

#閱讀碎碎念

0 則嘟文0 名參與者本日有 0 則嘟文
Rieka<p><a href="https://g0v.social/tags/%E9%96%B1%E8%AE%80%E7%A2%8E%E7%A2%8E%E5%BF%B5" class="mention hashtag" rel="tag">#<span>閱讀碎碎念</span></a> <br />《人工少女》龔萬輝<br />幻夢一般的閱讀體驗,作者營造出了一個魔幻寫實的世界,透過主角與莉莉卡的眼,在末日後的城市廢墟中,在一間一間藏著人類記憶與情緒的屋子中,連接上記憶晶片,看到無數人的曾經與現在。<br />那是一場大瘟疫,感染上的人會慢慢慢慢失去記憶,直到什麼都不記得為止。生存下來的人漸少,城市被植物和動物佔領,水泥鋼筋成為他們的棲地。<br />作者並不太著墨於瘟疫的可怕,而是強調著人所共有的孤寂,與渴望聯繫的情感。在探險,或者說是進入到每個不同人的記憶之中,主觀的想像會漸漸滲透現實的邊界,現實與魔幻纏繞在一起,是很特別的美感體驗。很喜歡其中一篇是這樣子形容年老與死亡:年邁的父親每次擦澡,水都變得混濁不堪,彷彿人就那樣一點一點慢慢溶解掉了。最終父親在手中與水溶成一體,再也不復存在。</p><p>1/2</p>
Rieka<p>《盲眼刺客》<br /> <br />盲眼刺客,是在辛克龍星球上的特殊族群,他們從小被當成童工,去編織精緻、昂貴的地毯。經年累月耗費視力的織作到最後,他們瞎掉,沒有工作價值,被賣去妓院。因為他們的手指從小習慣精細的操作,擁有眾多顧客所熱愛的技巧。有些人逃出來後,因為失去視力,其他感官極為敏銳,能勝任有權有勢之人的刺客一職,因此大家都稱呼他們為盲眼刺客。</p><p>《盲眼刺客》也是一本書,作者署名為蘿拉,是主要敘事者艾莉絲的妹妹。蘿拉在她二十一歲那年,開著車墜落橋下,身亡。她過世兩年後,艾莉絲整理出文稿,寄給出版社,出版了這本書。書中內容是上流社會的女子與一名男人在偷情時,男人在見面十分總會編出故事給女子聽,編出辛克龍星球上的故事,編出盲眼刺客與獻祭女子的一見鍾情。出版後,《盲眼刺客》被衛道人士撻伐的同時,也成為另一批人崇拜的小說。</p><p>1/3</p><p><a href="https://g0v.social/tags/%E9%96%B1%E8%AE%80%E7%A2%8E%E7%A2%8E%E5%BF%B5" class="mention hashtag" rel="tag">#<span>閱讀碎碎念</span></a></p>
Rieka<p>《愛瑪》珍・奧斯汀 </p><p>有點微妙的閱讀經驗,儘管知道在奧斯汀的年代,婚姻是與階級、財富緊繫在一起的,但在閱讀的當下仍然會為裡面角色認為誰配不上誰而感到不舒服。</p><p>這部的主角愛瑪不太討喜,我個人會認為在各種程度上作者都給予她極大的寬容,她犯了很多錯,最後卻都能彌補回來,且自己毫髮無傷。</p><p>除此之外,奧斯汀真的太會描寫英國鄉間士紳們的社交活動了,人際關係的精準拿捏,每個角色的個性鮮明,行為邏輯通順,情感的細節也都在細微處有所暗示。</p><p>不過小說整體稍微有些冗長,但在社交中的對話實實在在鋪墊了各個角色的社會地位、特色、人際關係。</p><p>最後,約翰・奈特利先生,這位寧願待在家,不願冒著風雪去別人家吃餐敘的先生,簡直是我的靈魂動物了(</p><p><a href="https://g0v.social/tags/%E9%96%B1%E8%AE%80%E7%A2%8E%E7%A2%8E%E5%BF%B5" class="mention hashtag" rel="tag">#<span>閱讀碎碎念</span></a></p>
Rieka<p><a href="https://g0v.social/tags/%E9%96%B1%E8%AE%80%E7%A2%8E%E7%A2%8E%E5%BF%B5" class="mention hashtag" rel="tag">#<span>閱讀碎碎念</span></a> <br />(因為是簡體書所以引用的部分可以自動把信息代換成資訊)</p><p>《在東大和上野千鶴子學吵架》★★★★<br />作者遙洋子身為藝人,在演藝圈場域中時常體會到某些說不出的不對勁,為此她想要去學習,因緣際會下進入了上野千鶴子在東大的研究會,在這裡學習了三年。<br />很佩服遙女士的學習態度,她必須在繁忙的演藝行程中抽空閱讀研究會的文獻資料,還要在許許多多她認為比她更優秀的同儕之中發表報告,更何況還要面對嚴格的上野教授,在這樣的壓力下,遙女士還能夠超前閱讀好幾年的文獻份量,是我沒辦法想像的厲害。<br />雖然書名是學吵架,但其實側重的點更在於「如何做學問」或者是「什麼是做學問」,遙女士一下子進入到一個身邊的人滿口都是專業術語,而她連教授指定閱讀的文獻都不一定能看懂的環境中,她這樣緩緩跟著同學們,跟著上課的進度,跟著上野教授,學習如何去發現去發現社會上的不對勁,要如何思考不同學說中不同的意見。<br />我很喜歡的兩段話是「信息的真空地帶不會產生原創!」「原創是不可能獨立存在的。盡量掌握更多的信息,才能從信息的落差之中找到自己的想法。人的思想只能這樣存在,所以才要看那麼多書」帶給我很多啟發。</p><p>1/2</p>
Rieka<p><a href="https://g0v.social/tags/%E9%96%B1%E8%AE%80%E7%A2%8E%E7%A2%8E%E5%BF%B5" class="mention hashtag" rel="tag">#<span>閱讀碎碎念</span></a> <br />The Yellow Wallpaper<br />夏洛特・吉爾曼的短篇小說。<br />黃色壁紙作為父權社會的象徵禁錮著瘋女人,主角日日被丈夫禁錮在這大宅裡,正如壁紙背後關押的女人。她最後瘋了,撕破壁紙,解放壁紙後一個個跟他一樣的瘋女人,爬過昏厥的丈夫,爬出房門,似乎是自由了。但仔細想想,她的出逃,是否僅僅只是微弱的掙扎,那個年代,她在這之後要面對的,可能是精神病院,或者是被切除前額葉,成為行屍走肉。就算從頭開始,就有好好治療主角疑似的產後憂鬱症狀,最後她仍只是回歸家庭。那麼,也許瘋掉是最好的解脫。</p>
Rieka<p><a href="https://g0v.social/tags/%E9%96%B1%E8%AE%80%E7%A2%8E%E7%A2%8E%E5%BF%B5" class="mention hashtag" rel="tag">#<span>閱讀碎碎念</span></a> <br />《不漏洞拉》<br />不漏洞拉,從今以後。<br />本書講述了1970年代,越南華人為了生存成為難民,投奔怒海,在海上飄盪,成為怒濤中的遺骸,或是足夠幸運,能夠順利前往第一收容國。<br />統計數據顯示,越南出海難民的難民可能有一兩百萬人,死在海上的有三分之一,剩下來幸運的人們有些移民到西方國家,或者留在收容國。<br />作為移民的一份子,也是當時香港收容移民時期的親歷者,作者寫作這個題材,與自身也息息相關。每聽一個船民的經歷,我都感到敬佩。難以想像在海上漂流數天、數十天,甚至中間有個案例是被迫停留在海上半年的船隻,在日光曝曬,飲食資源不足,人又太擁擠的情況下是如何度過的。作者訪談的對象可能大多對於這段經歷已經釋懷,因此在書中的各種敘述並不非常傷感。看到書中寫到了許多人在移民之後,成立網路社群,偶爾還會與當年的夥伴敘舊,在想也許逃難的經驗已經內化成為他們的人生經歷和認同,而不只是傷痛。後面也提到了越華移民到了西方國家,成為自己消遣自己的「三國演義」。最幽微的體現可能是,當其中一位受訪者思鄉時,她想念著的是越南河粉的滋味,飲食終究是人們的根。</p>
Rieka<p><a href="https://g0v.social/tags/%E9%96%B1%E8%AE%80%E7%A2%8E%E7%A2%8E%E5%BF%B5" class="mention hashtag" rel="tag">#<span>閱讀碎碎念</span></a> <br />《花開時節》楊双子<br />這是花開時節,也是花落時節。<br />一名現代大學畢業生穿越到了日治時代的楊姓大家族,成為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屘千金楊雪泥,暱稱雪子,(屘,意為同輩親屬中排行最末者)。但是日治時代,即將發生二戰,國民政府迫遷來台、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等等歷史上的劇烈變動。在二十世紀初,那個父權傳統仍然是女性身上一副沈重枷鎖的年代,雪子要如何走出自己的道路。<br />雪子一入女高,就發壯言,說自己未來也能當東京大學的校長,因此被同學們戲稱為女校長。因為雪子身為現代人,心裡知道在未來,將會迎來一個女性能夠不早早結婚,能夠自己出去工作,能夠擁有更多自主權的世代,但在此時,她仍然無能為力。她的姊姊們,都為了家族利益而出嫁,儘管在外人看來楊家女兒都嫁得不是那麼符合傳統,但實際上仍然是為了家族而有所利益交換。雪子的命運也隨著家族變化浮沈,個人被擺在家族之後。<br />雪子與小早的感情是這本書除了家族責任以外的一大重心,兩人幼年就相識,小早面對世界有著無畏的熱情,雪子一開始在這個年代很徬徨,是小早的出現讓她重新提起精神。兩人互相是彼此的心靈支柱。<br />「你就算餵給我的是毒藥我也願意吃。」</p>
Rieka<p><a href="https://g0v.social/tags/%E9%96%B1%E8%AE%80%E7%A2%8E%E7%A2%8E%E5%BF%B5" class="mention hashtag" rel="tag">#<span>閱讀碎碎念</span></a> <br />《九重葛與美少年》李渝<br />從以前在白色恐怖小說選裡面讀到李渝的〈夜琴〉跟郭松棻的〈月印〉,便被這對夫妻的才華所折服。於是最近去圖書館一口氣借了好幾本李渝的作品來讀。<br />這本短篇小說集結李渝1956年至2013年以前(出版時間為2013年)的作品,可以窺見不同時期作者的風格,時不時還會被李郭夫妻的閃光彈擊中,看了不禁感嘆真是美好的愛情,對方的作品,剪報直到脆黃仍然寶貝,給予愛與關懷,在作品中處處能見到對方的蹤跡。離題了,李渝的作品,精準掌控意象,她能在繁複的景象中帶給讀者跳躍的敘事,也能在簡潔的敘事中掌握那飄忽的意象。這本有些篇章,為第一人稱視角,偶爾還會有涉及現實之人名,文體在散文與小說之間飄忽不定,不過糾結文體並不重要,李渝的作品有種超乎文類的美,真實與虛構,現實與夢幻。</p><p>1/2</p>
Rieka<p><a href="https://g0v.social/tags/%E9%96%B1%E8%AE%80%E7%A2%8E%E7%A2%8E%E5%BF%B5" class="mention hashtag" rel="tag">#<span>閱讀碎碎念</span></a> <br />Just Listen<br />前陣子聽完的英文有聲書,發現竟然九成九都聽得懂,感動。<br />女主是個缺乏自信的普通女孩子,在短短一個夏天,她的生活中產生很多變化。她不再是全校最受歡迎的女生的朋友,她被認為做了某件很糟糕的事,她成為校園裡被孤立的對象。但在她孤身一人的時間,她遇到了很好的人們,也重拾曾經的友誼,與自己的兩個姊姊重修舊好,漸漸打開自己的內心,也獲得成長。<br />由於是YA小說,這本書探討了很多青少年有可能會經歷的問題,如何脫離有毒的友誼,如何面對衝突不去習慣迴避,最後還有我真的沒想到會有的嚴肅情節。作者的故事非常貼近青少年的心緒,細膩而不加批判,女主的每個想法都讓我深有同感。<br />女主最後發現自己擁有許多許多人的愛,爸媽的,大姐二姐的,舊友的,伴侶的。讀完後,這些可愛的人們都留在了我的心上。是一本想要輕鬆一點療癒時可以讀的書。</p>
Rieka<p><a href="https://g0v.social/tags/%E9%96%B1%E8%AE%80%E7%A2%8E%E7%A2%8E%E5%BF%B5" class="mention hashtag" rel="tag">#<span>閱讀碎碎念</span></a> <br />《馴羊記》<br />牠果然擁有世上最美麗的灰白色皮毛,以及讓人看一眼就心如刀割的眼睛。</p><p>一直以來對於自然書寫都很有興趣,從吳明益的《單車失竊記》那虛構文學中夾雜真實歷史自然歷程的方式,再到徐振輔這本從各方面來說都是傑作的《馴羊記》,書的簡介稱呼其為「西藏風土博物誌」,他也確實讓我們看見了西藏的種種,但絕對不止這些,很難說要如何簡介這本書。<br />徐振輔在上大學前便已在文壇展露頭角,後來考上台大昆蟲系,追尋他喜愛的自然生態,後來考上台大地理所,考上便申請休學,到西藏去尋找雪豹,後來就寫下了這本書。好難想像他能夠孤身一人前往如此遠的地方,他在前往目的地的途中,還遇到過為了躲避盤查,被裝在一隻大布袋裡放在車廂好幾個小時,還有被警察抓走,待在警局過夜的經驗。<br />馴,同時也是尋,徐振輔在序篇尋找雪豹,卻怎麼也找不到,最後的最後,只能夠到動物園去看。雪豹擁有讓人看了心如刀割的眼睛。</p><p>1/2</p>
Rieka<p><a href="https://g0v.social/tags/%E9%96%B1%E8%AE%80%E7%A2%8E%E7%A2%8E%E5%BF%B5" class="mention hashtag" rel="tag">#<span>閱讀碎碎念</span></a> <br />讀完《馴羊記》,一時之間有太多思緒飄蕩,心臟也不停怦怦跳。廣袤的高原,佛教的啟示,荒謬的政治,個人經歷中夾雜著帶虛構的成分,虛虛實實讓人著迷。<br />很難想像徐振輔還不到三十,文筆如此成熟,野性與靈性在他的文字中發酵、成熟。<br />可能還需要一點時間梳理情緒,真的,太喜歡這本書了。</p>
Rieka<p><a href="https://g0v.social/tags/%E9%96%B1%E8%AE%80%E7%A2%8E%E7%A2%8E%E5%BF%B5" class="mention hashtag" rel="tag">#<span>閱讀碎碎念</span></a> <br />《直到夜色溫柔》<br />最開始是因為看到了吳珊珊的推薦書評才被吸引,讀下去,是超乎我想像的好書。<br />劇作家簡莉穎與漫畫家廢廢子的合作,溫柔、敏銳的文本,加上細膩、柔軟的畫風,講述了九段不被主流價值觀接受的身體與慾望以及親密關係。跨性別、男同志、女同志、開放式關係、侏儒症、生病的人、老年人、胖子。到最後,都是愛,不管是什麼形式的愛,不管世人會不會接受。<br />廢廢子乾淨、清晰的分鏡,漂亮、唯美的畫風,對身體情慾的掌握,加上簡莉穎對世間殘忍、真實的銳利觀察,真切呈現這些不被接受,甚至遭受拒斥的愛慾。簡直是藝術品,是初讀被吸引,還能夠一讀再讀永不煩膩。<br />最後一篇匯流所有章節,我曾經是男生,又變成女生;你曾經是侏儒,又長高了;我曾經生病,又恢復健康了;你曾經是胖子,現在又變瘦了;我曾經年輕,現在又老了。<br />「我一定在哪裡遇過你。」<br />那是愛,這也是愛。</p>
Rieka<p>《相愛或是相守》艾莉絲・孟若<br />第一次讀孟若的作品,精緻如娃娃屋,往復迴轉如迷宮,情感暗流湧動,光陰如梭。她時而用機智的語言警醒讀者,時而編織細緻的故事情節。閱讀孟若的文字需要極為專注,她克制且收斂的文風,在短短的篇幅中,濃縮成複雜且充滿生命意義的故事。她的作品主角們,是中年的、婚姻中的、親密關係中的、生命尾端的、面臨人生交叉口的女性。她們在人生重大的抉擇中,與生活討價還價。</p><p><a href="https://g0v.social/tags/%E9%96%B1%E8%AE%80%E7%A2%8E%E7%A2%8E%E5%BF%B5" class="mention hashtag" rel="tag">#<span>閱讀碎碎念</span></a></p>
Rieka<p>《蒙馬特遺書》<br />讀完邱妙津的《蒙馬特遺書》,赤裸而炙熱,熊熊燃燒。能明白當初潔師為何跟我說考試前先別讀,但那已經是三年前的事了。<br />文字時而尖銳像要割出血洞,時而柔順如白色的兔兔。感受得到Zoe亟欲嘗試療傷的同時渴望自我毀滅。生之望,死之慾。她離了她,還能活嗎?她把一切給了絮,靈魂、身體,一切。<br />過於真誠,她不可能沒經歷過這些痛徹心扉的撕裂與渴求,讀的當下實在會混淆這些究竟是她的現實,又或是展演給讀者的字句。在《鱷魚手記》中她所呈現的精巧表演,到了《蒙馬特遺書》則是不折不扣地大肆放手,奔流,騰飛。<br />有人推測出賴香吟是書中的小詠,雖然不知道是否重要,畢竟我們只能知道邱妙津寫下的文字,而無法探知真相,也無法冒充其中人物,知曉她們的心緒。但整本書太美了,是邱妙津對愛情的謳歌,對情慾的探索,對生命的熱切,對死亡的不斷思考。</p><p><a href="https://g0v.social/tags/%E9%96%B1%E8%AE%80%E7%A2%8E%E7%A2%8E%E5%BF%B5" class="mention hashtag" rel="tag">#<span>閱讀碎碎念</span></a></p>
Rieka<p>《你的夏天還好嗎?》<br />朋友每次提起金愛爛的作品都是一片誇讚,雖然已經入冬,還是打開了這本《你的夏天還好嗎?》。金愛爛文筆嫻熟,精巧而充滿靈氣的句子是接連不斷地出現,讓人驚嘆,其中幾個比喻讓人不停想起,迴盪在腦海中,像喝汽水是「伴隨著小小的煙火在漆黑的嘴吧裡綻放的感覺。」還有「寧靜是透明的膜,像臭氧層保護我們的身體。像水和陽光,對於生命不可或缺。」<br />這本短篇小說集,描寫了韓國的眾生相,不管是少女、妻子、婦人、年輕女性,她們的故事跟心理都熟悉到像是我的,或是我身邊的她的、她們的。金愛爛精確對準了這世上各色人們與社會現實中所存有的病徵,在這八篇中我最喜歡〈水中的歌利亞〉還有〈角質層〉。前者魔幻寫實的風格讓人透過字句進到了那濕潤、半透明的世界當中,讀著讀著,手腳漸漸冰涼,雨絲浸潤身體,那許許多多的意象讓人著迷不已,被綠色膠布纏著面頰的母親,透明水袋似巨大蟲卵的父親房間,在洪水中屹立不搖的歌利亞吊臂。後者將一名深陷現代社會消費主義的女性,完整地寫了下來,有許多心理,我曾經也有過。「需求」不斷膨脹,膨漲到最後只剩下虛無。</p><p><a href="https://g0v.social/tags/%E9%96%B1%E8%AE%80%E7%A2%8E%E7%A2%8E%E5%BF%B5" class="mention hashtag" rel="tag">#<span>閱讀碎碎念</span></a></p>
Rieka<p>哈囉,我是瑞卡!</p><p>我:目前是個在台北讀書的大學生,在中文系當個小廢物。喜歡喝手搖,最近的愛的芝芝奶蓋系列。養了一隻黑貓,看起來又兇又笨。</p><p>會發:一些日常廢嘟、讀的書、聽的歌、看的電影、看的劇。</p><p>喜歡看書:什麼書都看,文學、劇本、社會議題、性別、女性主義、歷史,偶爾會寫看完書的感想 <a href="https://g0v.social/tags/%E9%96%B1%E8%AE%80%E7%A2%8E%E7%A2%8E%E5%BF%B5" class="mention hashtag" rel="tag">#<span>閱讀碎碎念</span></a></p><p>喜歡看電影:很喜歡看浪漫喜劇,有時候喜歡可以不用動腦的電影。不過大部分時候什麼電影都看,現在還處於多方探索階段。特別喜歡日本、韓國、台灣電影。最近喜歡昆汀、是枝裕和、李安、李滄東。</p><p>喜歡聽歌:喜歡聽一些獨立樂團,但流行樂也蠻喜歡,沒有最喜歡的團,也蠻喜歡嘻哈。好吧感覺好難總結自己在聽什麼哈哈哈。</p><p>喜歡看劇:《摩登家庭》、《六人行》、《宅男行不行》、《荒唐分局》</p><p>喜歡的動畫:《探險活寶》、《史蒂芬宇宙》、《星際牛仔》、《馬男波傑克》</p><p>歡迎:大家來交流 :blackcat_11111:</p>
Rieka<p><a href="https://g0v.social/tags/%E9%96%B1%E8%AE%80%E7%A2%8E%E7%A2%8E%E5%BF%B5" class="mention hashtag" rel="tag">#<span>閱讀碎碎念</span></a> <br />本書主要講述流行文化如何「收編」女性主義,發展出市場女性主義。總共分為九個章節,作者對各種流行文化的收編手段做了詳盡敘述。她對不同主題的探討都充滿犀利的觀察與令人會心一笑的諷刺。她雖然立場鮮明,但並不會強制讀者該怎麼思考、評價,而是會提出該現象的合理及不合理之處,最後提出自己的看法,讓讀者自行思考。<br />書中有許多議題,正好是現在網路論戰的熱門話題,包括了女性主義品牌對女性主義運動到底有沒有用;聲稱自己是女性主義者的名人,明明對女性主義一知半解,稍微詢問就能看出破綻,但她們仍然做了些事情,這些事情比起她們利用女性主義賺錢還來得重要嗎?又或是在許多廣告中都嘗試融入多元種族、女性主義,但到頭來只不過仍然是讓大眾陷入一種被品牌侷限的選擇;又還有保守派政治人物,居然打著女性主義的旗號來反對墮胎。在這個什麼人都能自稱自己有女性主義思想的時代,究竟該如何反思這些現象,以上的問題,在書中皆有說明。 <br />1/2</p>
Rieka<p><a href="https://g0v.social/tags/%E9%96%B1%E8%AE%80%E7%A2%8E%E7%A2%8E%E5%BF%B5" class="mention hashtag" rel="tag">#<span>閱讀碎碎念</span></a> <br />《偽魚販指南》林楷倫<br />忘記是因為這本書得了什麼獎才去借了它,但到現在只慶幸自己找了它來看。<br />林楷倫寫書縝密,意象堆疊、融合。寫人,就像是經過顯微鏡放大一般細緻,人生百態,他不過度悲憫,畢竟他也是其中一員,他只是寫,只是寫;寫魚,他拿出當魚販二十年的經驗(他才三十五),各個魚種他如數家珍,魚市的一切規矩他也瞭若指掌,他寫鮭魚,鮭魚不斷地游,燃燒自己,他寫魚如寫人,有一篇還是以魚當作占卜,占過的人都說準。<br />以作者本人的魚販經歷為主線,再有一條他極欲逃離有毒父親的線,兩條線交織相纏,如作者所寫,血緣的糸纏著,手掌的紋早已認不出哪條是父母宮,哪條又寫著長輩緣。<br />他因為父親賭博成癮,積欠賭債,只好還在上學便去魚攤幫忙,再大一點更是被迫放棄讀書,接手魚攤。但他父親並沒有變好,阿公在世,找阿公拿錢,阿公過世,找他拿錢。如他有一章說的,他父親如同全新、清潔而有塑膠味的冰箱中侵蝕的蟲卵,他必須逃離,必須甩掉這些潛藏在管線中的蟲子。蟲子振翅、飛舞、產卵。他竭盡全力才逃脫。<br />1/2</p>
Rieka<p>好喜歡這本啊,那些真實的人事物,他們的人生,實實在在地被刻劃出來。</p><p><a href="https://g0v.social/tags/%E9%96%B1%E8%AE%80%E7%A2%8E%E7%A2%8E%E5%BF%B5" class="mention hashtag" rel="tag">#<span>閱讀碎碎念</span></a></p>
Rieka<p><a href="https://g0v.social/tags/%E9%96%B1%E8%AE%80%E7%A2%8E%E7%A2%8E%E5%BF%B5" class="mention hashtag" rel="tag">#<span>閱讀碎碎念</span></a>?<br />確實是如此⋯⋯<br />有時候感覺流行主義中的女性主義,會帶給現實中女性主義運動很大的力量,但看了這段又感受到了兩者的脫節(<br />啊啊啊希望讀了之後能慢慢解開這個疑惑。</p><p>《他們用女性主義幹了什麼!》安蒂.柴斯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