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流浪犬貓需要有個家,民間中途如何發揮力量、「浪」愛延續?
「我想讓流浪犬保有生命該有的尊嚴。」台灣進入「零撲殺」時代,公立收容所的收容量已遠超負荷。藏身街頭巷尾的咖啡廳或髮廊,有一群人正努力為流浪犬貓尋找好歸宿。他們怎麼與公立收容所互補?
https://www.twreporter.org/a/foster-family-for-stray-dogs-and-cats
黃弘川《Hakka Sonata》──異鄉人的影像奏鳴曲
因緣際會來到台灣成為外語教師,香港人黃弘川在新竹北埔一待就是7年,透過自學攝影認識地方,也認識自己,《Hakka Sonata》不只是鄉土紀實,更是一個異鄉人與北埔土地最私密的情感連結⋯⋯
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hakka-sonata-wong-wang-chuen
人與電影的內在關係:專訪《少年吔,安啦!》導演徐小明
1992年上映的《少年吔,安啦!》被譽為「台灣黑幫電影神作」。30年後數位修復版上映,引起觀影熱潮。本文專訪導演徐小明,從他的回憶出發,回想當時的電影製作環境,也回顧他對這部經典電影的創作理念。
https://www.twreporter.org/a/saturday-features-film-interview-director-hsu-hsiao-ming
古巴來的資本主義外匯券:一分錢一分貨,在共產國家也是真理
2019年踏上共產主義的最後堡壘,體驗古巴為阻絕人民與資本主義而實施的兩套貨幣體系,不單單是隔絕了外幣流通,更在一個國度中劃分出兩種品質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https://www.twreporter.org/a/the-reporter-travel-notes-cuba-banknotes
西葡朝聖之路來的護身符:願你一路平安,百里路上沒有陌生人
在7天內徒步完成134.7公里的朝聖之路,循著扇貝的指引邁向聖地,享受著如此疲憊又滿足的「純粹」旅行。原來一聲聲「Buen Camino」的問候,都是上帝的安排。
https://www.twreporter.org/a/the-reporter-travel-notes-camino-santiago-compostela
緬甸來的白紙寫滿抗爭回憶:青旅老人告訴我,自由不死
2016年,在甫打開國門的緬甸,一位小鎮青旅中邂逅的老者,給我幾張寫滿民主發展血淚史的白紙,並對未來滿懷期待。2021年,軍政府又回來了,多年拼死爭來的自由民主,只是曇花一現。
https://www.twreporter.org/a/the-reporter-travel-notes-myanmar
巴爾幹來的小說地圖:在大屠殺嘆息中,讀《德里納河上的橋》後來的事
帶著諾貝爾文學奬得主的二手書,旅行至作品中波士尼亞的古老石橋,意外遇見為內戰中被屠殺親人舉行紀念儀式的人們。300朵拋入河中的玫瑰轉瞬不見,但巴爾幹上的血與淚仍未走遠。
https://www.twreporter.org/a/the-reporter-travel-notes-balkan-bosnia
敘利亞來的禁忌黨旗:阿拉伯之春前夕,大馬士革的火焰與鞋印
2009年,鎮宏從敘利亞帶回來的真主黨旗幟,在當時是為伊斯蘭兄弟撐腰、反美以等西方勢力的強力應援道具,如今反倒成了鎮壓人民、恐怖統治的爭議象徵。歷史巨輪在大馬士革留下的痕跡,如此具體又令人發麻。
https://www.twreporter.org/a/the-reporter-travel-notes-syria
朝鮮來的瓶中人蔘:平壤樂園海盜船的歡叫,是真的嗎?
朝鮮觀光究竟能看到多少真實的人民日常?只能說,或許平壤與開城是樣板城市,但不是個大戲棚,這裡的人有自己的生活與喜怒哀樂。在海盜船上和我們一起大叫、笑得開心的朝鮮學生,是旅途中難得一見、真情流露的時刻。
https://www.twreporter.org/a/the-reporter-travel-notes-north-korea
從《金融醜聞》到《終極一曲》:4類紀錄片裡的現實人生
隨著運動菜單從健走機、划船機到重訓,執行長何榮幸2023年追劇菜單端出「紀錄片」好菜,有記者不懈求真、體壇驚人醜聞、藝人突破自我的勇氣,以及所有地球人都無法轉身迴避的環境議題⋯
https://www.twreporter.org/a/drama-series-documentary-media-sport-enviroment-culture-2023
看不見病毒的防疫進行式──長新冠、兒童腦炎、MIS-C的診治與解謎
身體病症、無以名狀的痛苦與失眠⋯⋯各國許多染疫者正在經歷「長新冠」挑戰。面對新冠疫情留下的後遺症謎題,我們還能做哪些研究與追蹤?
https://www.twreporter.org/a/covid-19-third-anniversary-long-covid
疫情3年了,你好嗎?──7大關鍵數據,解析全台逾900萬人感染、1萬5千人死亡下該被看見的事
過去3年,全台平均每2到3人就有一人確診,更有上萬人不幸罹難,新冠病毒極可能是2022年國人第三大死因⋯⋯本文統整疫情爆發以來7個關鍵數據,解析台灣防疫的利弊、以及與國際的差異。
https://www.twreporter.org/a/covid-19-third-anniversary-coverage-data
白紙運動前傳及進行式:中國「反賊」海外開IG保存異議之聲,孤獨中辨認彼此
「這和我們以前理解的小粉紅現象完全不同。」「發這些投稿可以消解因為恐懼帶來的自我審查,因為當你看到別人以各種方式抵抗體制,就會被鼓舞、抵銷長久以來的無力感,以及重建從八九之後一直缺席的公民運動。」
劉哲安/我在野生動物救援醫院
野生動物救援工作不僅是與死神賽跑,這些嬌客需要的照護更是漫長接力賽。透過鏡頭,我們看見「住院照養」和「野放訓練」的珍貴時刻,思考如何打造讓動物和人類更友善生活的環境。
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i-am-at-the-wildlife-rescue-hospital
王子榮/《阿凡達:水之道》,那些走過權利蠻荒的原住民
潘朵拉星球納美人和外來地球人的拉鋸與對抗,是《阿凡達》電影系列根本討論的議題。而在台灣,原住民文化與現代法制間的衝撞,從王光祿案到大法官宣告《原住民身分法》違憲,每每引起法律條文適用上的反覆思量。
https://www.twreporter.org/a/saturday-features-legal-profession-drama-avatar-the-way-of-water
陳子軒/你該知道的「運動洗白」:從卡達世足後,梅西和C羅在沙烏地的續舞談起
在經濟或外交都亟欲轉型的沙烏地阿拉伯,「運動洗白」是他們最積極投入的手段,近年已成為國際體壇要角。2030年世足賽,梅西、C羅將在沙國另類合體嗎?當我們討論「運動洗白」,我們討論的是什麼?
https://www.twreporter.org/a/saturday-features-long-game-qatar-saudi-sportswashing
數學不會就是不會的代價?英國「數學必修教育延長」風波
為逆轉過半英國勞工數感能力不如小三學童的窘況,英國新任首相蘇納克提出「數學教改」,要將數學必修教育延長2年。然而消息一出,引發強烈批評,也反映出英國師資人力嚴重不足的結構問題。
民間抗敵意志是最大武器──烏克蘭軍民8年內改革求生,走得慢但路不斷
「只有烏克蘭人能救烏克蘭人,我們必須要面對這個現實,然後做好準備,包括知識、技能。」烏國的軍隊改革雖有起步,但大象轉身緩慢;同行的烏國民眾,又如何自組「國防共學團」?
https://www.twreporter.org/a/russian-invasion-of-ukraine-2022-military-reform
全民國防!「業餘」的烏克蘭國土防衛隊,用科技和人際串連保衛家園
《報導者》走進基輔,專訪來自各行各業的烏克蘭國土防衛隊成員,如何動員、應用科技像無人機來協助軍隊;他們提醒,更重要的是人民抵抗的強烈意志與互信的人際網絡。
https://www.twreporter.org/a/russian-invasion-of-ukraine-2022-territory-defense-force
30多年的隱形共生,金馬與中國間的灰色交易如何解?
走私澳洲龍蝦不稀奇?早在1990年代,在交雜的政治、歷史與地理因素下,金馬和中國兩岸間開始出現「海上交易」,至今頻繁如日常。金馬在地居民,對於走私要不要管、該怎麼管,也有多元聲音。
https://www.twreporter.org/a/australian-lobster-smuggling-chain-kinmen-matsu-history
Unofficial bot that post latest article links of The Reporter ( 報導者 ). https://www.twreporter.org/
Developer: @typingmonk
Data Source: https://www.twreporter.org/a/rss2.xml
Source code: https://github.com/typingmonk/Read-The-Reporter-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