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solidot.org/story?sid=71395
看到這個消息我嚇一跳,沒想到歐盟真的這麼做。要經營一個有影響力平台沒那麼容易,希望歐盟撐得久。
之前想像過一種可能性,各大運動品牌各自經營,或是聯合經營一個 Mastodon,把旗下代言的運動明星放上去。有消費的會員可以申請帳號,擁有更直接跟明星互動的機會。在這上面做的行銷,可能會比海灑在其他平台更容易收到成效。
歐盟也可以讓各國政要加入 Mastodon,並開放記者申請帳號,應該很快就能成為不少政治新聞的上游。反正這些大頭的帳號也從來沒有要跟幾萬個一般網民「社交」,專心跟有頭有臉的精英互動,可能有機會慢慢把主導權從 Social Network 大公司手裡拿回來。
《欧盟加入 Mastodon 社交网络》 在 Twitter 同意 Elon Musk 的收购提议之后,许多对这笔交易持怀疑立场的人涌向了 Mastodon。Mastodon 是去中心化、分布式微博社交网络,采用联邦式架构,特朗普的社交网站 Truth Social 就是基于 Mastodon。现在欧盟也宣布加入 Mastodon,建立了自己的服务器 EU Voice。虽然这只是一次尝试,但它代表了欧盟对能与主流社交媒体平台如 Twitter、Facebook 和 YouTube 展开竞争的私有和开源软件的支持。欧盟还同时在去中心化视频分享平台 PeerTube 建立了一个账号 EU Video。欧盟表示他们的目标是提供替代性的社交媒体平台,优先考虑个人及隐私和数据保护的权利。 | https://www.solidot.org/story?sid=71395
Fediverse不是按照市场逻辑运作的。以市场逻辑而言,一个公司必须要扩张才能维持其运作,所以强调流量,强调变现,强调排除外在竞争,这是资本主义本性决定的。
但是Fediverse这种模式,因为“没有市场价值”,大体上被排除在市场之外(当然还需要购买服务器等等,但这里只说站点和用户的关系),所以走的不是这套逻辑。各站长一般都不希望自己站人太多,而是希望更多人去建站。不如说,比起“更多用户使用”,“更多人建站”可能才是Fediverse发展的核心。
这自然会引发“Fediverse到底能维持多久”的讨论,因为“用爱发电”几乎成了“不能持久”的代名词。同时,也像那个播客所说,自己搭建站点的依旧是少数,更多人还是会寻找一个站点,或者更简单地直接去旗舰站。
但从另一个角度,如果平均一个站点能容纳100个人的话,那么只要有1%的人去尝试建站,也许就能将这样的生态维持下去。这又是和市场逻辑不一样的地方:不排除他人,反而有助于生存。
所以难怪我听一些用市场逻辑分析Fediverse的论调,虽然知道讲得有道理,但还是觉得违和。也许Fediverse就不应该用这种方式看待呢。
雖然沒有要寫論文,不過這篇文章內容滿有趣ㄉ
https://reurl.cc/e3Eq1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