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家 Robert Paxton在《解剖法西斯主義》(p.41)中提到:
「与其说法西斯主义与一套一致的、充分阐述的哲学有关,不如说与一套塑造法西斯主义行动的 "动员激情 "有关。在其底层,是激情的民族主义;与之相联系的,是一种阴谋論和善惡二元的历史观,认为历史是一场正义与邪恶阵营、纯洁与腐败之间的战斗,而在这场战斗中,自己的社区或民族一直是受害者。在这种达尔文式的叙事中,被选中的人已经被政党、社会阶层、不可同化的少数人、被宠坏的仁人志士以及缺乏必要的共同体意识的理性主义思想家所削弱。这些 "动员激情"——大多被视为理所当然,并不总是作为知性命题公开论证——构成了奠定法西斯主义基础的情感熔岩。」
(待續)
translated by DeepL
《解剖法西斯主義》(p212):
「無論從受害者的角度來看,在斯大林的西伯利亞集中營或希特勒的毛特豪森採石場中死於斑疹傷寒、營養不良、精疲力竭或嚴酷審訊的感覺多麼相似,斯大林的政權與希特勒的政權在社會動力和目標上都有著深刻的區別。斯大林統治的是一個被布爾什維克革命徹底簡化的公民社會,因此他不必擔心繼承的社會和經濟權力的自主集中。希特勒(與斯大林完全不同)是在傳統精英的同意甚至協助下上台的,並在與他們緊張但有效的合作中進行治理。在納粹德國,黨與國家官僚機構、工業和農業經營者、教會和其他傳統精英爭奪權力。極權主義理論對納粹統治體系的這一基本特徵視而不見,因此傾向強化精英們在戰後的說法,即希特勒試圖摧毀他們(確實戰爭失敗的最後災難已經開始這樣做了)。
書評:
scenario 1
當年香港左翼(定liberal?)批評本土派係法西斯
有冇道理呢
坦白而言,有好多位都中中地
例如 本土派嘅興起,確實源於 恐懼中國消融香港,令香港社羣衰落
早期(乃至而家)本土派一啲明顯針對中國人/新移民嘅論述(嗯,其實就係仇恨言論),背後訴諸嘅想像 就係「香港作爲一個民族/共同體,然後有啲內外敵人,我哋真香港人,要將佢哋排斥出去/最起碼抗拒佢哋入嚟」
又例如對(起碼名義上嘅)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嘅反感
更加唔使講 本土派基本上就係 香港類民族主義
但同時亦都有啲關鍵位係南轅北轍
最明顯嘅係,法西斯目標係要摧毀民主,但香港恰恰相反,係要追求民主。
呢度就係本書另一個我覺得好嘅位
就係佢喺傳統認定位法西斯嘅例子以外,分析咗一啲 被稱爲法西斯但有爭議 嘅例子
有兩個例子我覺得有用
一個係 阿根廷嘅環貝隆(Juan Peron):
「巴爾加斯(Getúlio Vargas)和貝隆都是從寡頭政治中奪取權力,而不是從失敗的民主國家中奪取權力,而且後來都擴大了政治參與。他們統治的只是部分成型的國家,他們試圖將這些不同的人口和派系的地方老闆整合成統一的民族國家,而經典的法西斯獨裁者統治的是已經建立的民族國家,他們對自己的統一性、能量和地位的威脅感到不安。
。。。
拉丁美洲的獨裁政權最好被視爲帶有法西斯色彩的民族-民粹主義發展型獨裁政權,也許可以與墨索里尼相提並論,但幾乎不可能與希特勒相比(儘管它們戰時對軸心國表示同情)。」(197頁)
另一個係 美國非裔民族主義者:
「...一些非裔美國人民族主義者聲稱 『非洲中心主義的救贖力量』,通過 『將他們自己【歐洲人】的意志納入我們人民的集體意志』,能對抗 『歐洲的頹廢』,而這聲稱帶有『令人遺憾的法西斯色彩』。原紐約市立大學的Leonard Jeffries教授將民族劃分為『太陽民族』(非洲人)和『冰民族』(歐洲人),以及他認為『冰民族』在歷史上試圖滅絕『太陽民族』的陰謀論,更加明顯地表達了這一觀點。如果在這種二元對立式受害意識上,再加以讚頌對付外部敵人和內部懶人的補救式暴力,就會接近法西斯主義了。但是,在歷史上被排斥的少數群體中,這樣的運動幾乎沒有機會行使真正的權力,因此,歸根結底,任何與真正的法西斯主義的比較都顯得牽強。一個被征服的少數群體可能會使用類似於早期法西斯主義的言辭,但它很難開始自己的內部獨裁和淨化以及領土擴張的計劃。」(202-3頁)
所以香港究竟係 被宰制嘅(相對於中國人嘅)少數羣體,只喺咁啱用咗啲帶法西斯色彩嘅言論?
定係確實係(相對於新移民)嘅多數羣體?
or maybe both?
香港人對於社羣衰落同外部敵人壓迫嘅想像,係有真憑實據㗎啵
噉係咪可以同 德國/意大利呢啲強國嘅 衰落妄想 相提並論呢?
定係其實所有對社羣衰落嘅恐懼,唔理脈絡都有法西斯嘅危險呢?
香港對於社會主義同共產主義嘅恐懼
有冷戰時期殖民地嘅因素,亦都有跨世代被迫害嘅生命經驗(土改、饑荒、文革、97後打壓)作爲理由
加上中國改革開放後 基本上都唔共產得去邊
喺呢種情況下嘅「恐共」
同法西斯主義嗰種對即將來臨嘅共產革命嘅恐懼
又係咪可以相提並論呢
又例如 香港民主/民族自決運動 裏面嘅 民族-民粹色彩,又係咪可以因爲我地嘅正當目標(追求政治自主)而緩頰呢?
定喺係其實呢個分析框架根本唔適合香港呢
喺中國兵臨城下仲探討呢啲問題,係幾膠㗎喇
但係有興趣諗嘅朋友,不妨諗下,我都無乜結論
scenario 2
中國而家算唔算Paxton講嘅法西斯主義政權呢?
講真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呢8隻大字噠出嚟
真係好法西斯
加上對民主制度嘅敵意、小粉紅嘅狂熱民族主義、對習近平嘅個人崇拜、各種歷史屈辱感
幾乎中晒
我認爲 中國情況有啲似Paxton講嘅日本軍國主義政府
作者提到
日本軍國主義政府 算唔算 法西斯 係有爭議
因爲 嗰種民族主義狂熱同獨裁,係由上而下嘅;由下而上嘅法西斯組織好快被鎮壓,並未參與後來嘅軍事獨裁。
中國對於民間自發組織,亦相當警惕
就算民族主義粉紅有一定程度嘅自發性,甚至可以對官方施壓造成改變(例如之前有單嘢講中國嘅外國人入籍政策之類,因爲民間民族主義反彈而撤回)
但大部分依然係畀共產黨嚴格控制,需要時就煽動,唔要時就收皮
缺乏法西斯主義入面 嗰種 黨領袖——黨員 之間嘅 角力
(可能中共比較接近納粹模式,所以黨領袖比較強勢?真。Chinazi
又或者我太生硬噉套用 框架了 whatever
——全文完——
//作爲總結,我們應否把1930年代稱為日本法西斯主義興起的時代?我認爲應該,儘管其他歷史學家不同意。但在思考這些時代的歷史時,我們不應該被定義上的糾纏所困擾。1930年代的日本政治秩序該標籤爲 「法西斯」還是 「軍國主義」,並不那麼重要。更重要的是,日本政治和文化生活的動力和結果與歐洲法西斯國家的經驗有很多相似之處。
我們可以從德國、意大利和日本的經驗中找出第二代現代化國家的共同反應。歐洲的法西斯模式啟發了在1930年代統治日本的人。這三個國家的統治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把被美化的國體(無論是 「德意志民族」還是大和民族)的能量轉化爲追求軍事霸權,封閉的經濟帝國,以及反民主、等級森嚴的國內政治、文化和經濟。日本和意大利的統治者,甚至——在較小的程度上——希特勒,也同樣地最終無法將所有現有的政治和經濟權力的多元基礎溶入極權主義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