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队羣社会(band society)对个人自主权的尊重与任何承诺的概念不相容,除了最短暂的政治义务以外。他们不是通过强调承诺和义务来维持和平,而是通过尊重彼此的政治义务自由来维持和平。// (p.169)
// 所有或大多数被观察到的队羣社会都培养了非暴力、谦逊、平等、自由和自治的精神。根据Boehm (2001: 74),「【在這種社會中】主要的政治偏差行为,是试图以一种轻视的方式——或者更糟糕的是,试图对自己的同伴直接发号施令——使自己凌驾于他人之上。」 关于觅食者如何以及为什么保持这种个人主义的规范,存在着广泛的争论(Gardner 1991),但似乎当一个人不能阻止人们走开的时候,就必须建立一个尊重人們个性、贬低潛在支配者的社区。
任何违反隊羣精神的人都会受到批评、嘲笑和不服从,希望在问题在淪落至 有人離隊或使用暴力的田地之前就能得到解决(Boehm 2001: 84, 112-22)。尽管队羣没有单一权威人物来仲裁争端,但团体中每个人都可以提出他们的意见。// (p.168)
// [Sahlins] 发现,狩猎采集者相信大自然是丰盛的,而且在正常情况下会与他们分享其成果,即使他们知道偶尔會面臨困难。这种信心是深刻的,反映觅食者普遍认为地球是一个 「樂於施予的环境」,似乎总是可以确保護食物充足,就算不足以使人最爲健康,亦至少足夠生存(Turnbull 1968: 136; Bird-David 1992; Lee and Daly 1999: 4)。今天,在世界各地的贫民窟中,每周工作70小时或在别人的垃圾中觅食的人,很少认为自己的环境是樂於施予的。穷人、流浪者或一些在最富有的國家里工作不稳定的人也不这么认为——尽管有產者和政府不斷宣傳鼓吹他们如此看待市场。//
191頁